高中语文听课笔记通用12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听课笔记 高中 高中语文听课笔记通用12篇

高中语文听课笔记通用12篇

2024-07-04 22: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高中语文听课笔记

时间:2023-06-21 08:55:18

第1篇

如何做语文课堂笔记呢?我认为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堂笔记记什么

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语文课堂上要记老师的板书,因为板书一般都是很重要的内容。要记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要记自己没听懂的问题和文章的重难点,以便下课后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还可以写下自己听课时对某个问题的联想或感悟。

二、课堂笔记记在什么地方

一般内容可以直接记在课本上,笔记与学习的内容连在一起,可以更便捷地帮助你对课文及相关知识有更透彻的理解和掌握。如果需要记的内容很多,使其更有条理性,且便于以后的系统复习,也可以记在单独的笔记本上。当然,这两种笔记可以并用,根据不同需要而定。

三、记课堂笔记的方法

1.倘若记在笔记本上,应注明课文标题和所记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可以再做一个小标题。

2.记笔记不是越详细越好,重要的内容力求详细,一般性内容简明扼要,要在用心听课的同时,尽可能捕捉并记下重要的信息。较难理解或似懂非懂的内容在记录时要在旁边做上记号。

3.善于浓缩老师授课的内容,这就要求一边听课,一边要概括、提炼老师的话。

四、记课堂笔记的原则

做课堂笔记是听课的辅助,不能因此而影响听课,要快速灵活。记笔记要善于选择、概括,不是老师所讲的每句话都需要记下来,要简洁精要。同时,还要有条理性,便于以后的复习查阅。

五、课堂笔记的整理

由于种种原因,在课堂上做的笔记往往比较杂乱。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不断积累复习资料,还需要对笔记进行整理,使之成为比较系统、有条理的学习资料。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 学习习惯 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非常重要,作为老师,该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所以工具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在语文学习中,是不开口的良师益友,要培养中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在每个学期开学,我都会要求每个学生配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经典工具书,然后经常性地训练学生运用音序、部首、笔画、四角号码等常用的检字法。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定要查字典,还要把其整理到“专用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真是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勤用会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除此之外,教辅类工具书因为它的针对性很强,内容往往针对某一册其至某一课的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以成人的眼光“肢解”文章的句段,并给出文中习题的答案。因此在使用此类工具书时,我就指导学生慎重使用。对于工具书中关于背景知识及其它小资料,可以参阅工具书来了解,而对于课文主要内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内容,不可以盲目的照搬照抄,以免能力不能得到提高。我发现,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节制地使用工具书,帮助孩子切实养成正确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对于语文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二.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每学期,我都会让学生准备一本厚一点的软面抄,专门作为积累本用,一学期积累的东西都会记在上面。并且,每周都会有一节阅读积累课,学生在这节课上按照我的要求进行积累点评。积累的内容一般每次我都会规定范围,或者是班级集体征订的杂志,或自带的名著,或是配套的《语文读本》,条件允许的话我还会组织孩子去图书馆进行阅读积累。从孩子积累本的批阅和调查中我发现,每次孩子都会有很多的收获。

我还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积累分享,学生在课上分享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和好段。记得多了,有的东西就会存储在自己的大脑里,成为学生终身营养,构成了语文素养。因此强调积累就要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累文化,积累精神,打好文学底蕴。

三.培养勤思善问的习惯

很多语文老师,特别是初中的语文老师,会和我一样遇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大多数孩子在数学或者是其他学科上都有问题可问,可是当问到语文的时候,很多学生就沉默了,感觉语文没什么好问的,其实我认为这个习惯是很不好的。语文和其他学科一样,也需要培养勤思善问的习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勤思善问,“打破砂锅问到底”,才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积极鼓励学生提问,把学生自己认为能考倒老师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再提出,我会给他奖励,学生一听都跃跃欲试。在学生提的问题中,再引导学生进行筛选,同学们进行讨论、争论,最终达到通过合作自行解决。这样做有时会引起激烈争论,但教育的佳境也在于此。

四.培养勤记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心记不如带墨”。老师讲的知识可能在课堂上记住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所以,做好笔记是很有必要的,特别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中学语文内容丰富,课堂容量一般比较大,记笔记和听课同等重要。语文课堂笔记是对教材的必要补充,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维持班级整体的课堂纪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促进大脑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服务。我要求学生养成做“三步”笔记的习惯。

第一步 课前预习笔记

预习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在整个预习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边阅读教材边在原文上圈、点、批、注,但要注意有重点:其次,要求学生预习以后,做好预习笔记,其内容包括:(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2)段落标注(3)重点词语的圈画(4)课文结构(5)简单的赏析。调查发现课前预习的笔记,可以增强学生听课的目的性,减少了盲目性,学生就会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步 课上课堂笔记

课堂上的“笔记”要和上课的“听讲“结合在一起。有的学生上课听得清楚,而课后却糊涂起来,其原因在于“不记”;有的学生上课只顾照抄老师的板书,死记讲课内容,忽视了听讲,结果仍然所获甚微,其原因在于“不听”。所以“听”与“记”一定要结合在一起,灵活记笔记。

课堂上,我要求学生着重记教师讲授的要点和提纲、补充的内容,自己没听懂的知识点、疑难点,以及老师的解题思路、方法分析和归纳总结等。

此外,我还要求学生记“灵感”,有的学生上课虽能开动脑筋,但经常离开老师的思路独自思考问题,因此我要求学生将自己上课时出现的想法,先记在笔记本上,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这样,学生既不会错过上课听讲的机会,又有利于课后深化,以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三步 课后复习笔记

课后笔记是课堂笔记的发展,首先,要求学生整理课堂笔记,一方面要求学生把课堂上未记下的内容补充上,并对课堂上记下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样可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避免日后出现模糊不清、张冠李戴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将教材、参考书与课堂笔记结合起来,记下从参考书上摘录的精华部分以及典型题目和解法。

第3篇

【关键词】 英语 学习习惯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063-01

学生应该养成哪些习惯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制定学习计划

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小目标,这个小目标应该是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达成的,这样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 课前预学

预习即上课前的自学。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从而扫除听课中的“拦路虎”,减少听课的盲目性,提高记笔记的水平,增强听课效果。在本着学会学习的原则下,课前自学应改变仍停留在单词识记及课文阅读的程度上,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自己把新词在词典中的典型用法例句摘录并模仿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达法进行模仿,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难点(也是课堂中听课的重点),在充分利用课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英语,保证学生的课前自学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3 专心上课

听老师讲课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主要阵地和最佳途径。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不走神是听课质量的保证。心理学家和科学家都认为:天才就是不断地注意。学生在课堂上让目,耳,手,脑等感官都紧随老师的思维活动进行积极思维,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4 注重听说训练

听说是英语起始教学的基础,学生要注意听说训练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要清醒地意识到:在高一期间侧重听说,逐步培养读写,有助于打好语言和口语基础,才能引起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读写可以巩固和加强听说,提高语言的能力。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听和读是吸收,是输入;说和写是产出,是输出。只有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输入得少,输出就少;输入越多,输出就越多。在我国这样缺少英语环境的条件下,要迅速大幅度地增加词汇量,要使学生产生语感,训练用英语思维,自由地表达思想进行交际,就要做到从小开始、从早开始、从课堂开始。

5 轮流作值日汇报

教师可以把每节课的前五分钟固定为“Everyday English”,其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教师让全班学生轮流作简短的英语值日报告或者组织学生围绕单元话题作“English talk”。《新目标英语》每单元设计了一个中心话题,内容大都贴近中学生的生活。通过“English talk”,学生既复习了已学过的语言内容,又沉浸在课堂的英语氛围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如何使五分钟“Everyday English”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首先,事先确定好值日生。值日生可以是一名学生,进行自我介绍、表演或讲故事,也可以是两三名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对话;其次,值日生报告时,教师不必指出学生叙述中出现的细小错误;第三,要控制好时间,以不超过五分钟为宜。

6 勤记笔记

对于英语这门学科而言,记忆的东西相对多一些。而我们能在课堂上记下的东西毕竟有限,就需要在课余时间多温习一下,才能记得牢固。不同的学生记笔记的方法不相同,如果你记的笔记很全面,很简要,你的复习也会很清楚,很有条理。听课时经常记笔记的学生,成绩相对好得多。这是因为,记笔记不仅有助于集中注意,活跃思维,克服头脑中记忆和存储的局限性,而且能够防止遗忘,积累资料,便于今后的巩固和复习。我们记课堂笔记最常用的方法是“提纲式”笔记法,即一边听课,一边敏捷地概括和记下重点和难点。课堂笔记要尽快整理,使要点突出,这对巩固知识十分重要。笔记的充实整理包括两点:一是把课堂上漏记或记错的内容补充上去或改正过来;二是理清纲目,突出重点、难点,用概括的语言将本节学习的内容串联起来,使记笔记成为一份经过自己提炼加工的、深化的和系统化的复习材料。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7 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巩固新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对加强记忆和提高学习能力都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十九世纪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以后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学习新知识后一定要趁大脑的记忆痕迹尚未消失时及时复习,最好做到当天所学内容当天消化,等记熟后就可以再隔长一点的时间再复习,这样可以达到尽快保持的目的。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复习要分散复习与集体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但集中复习也必不可少,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

8 建立课外活动小组

第4篇

关键词:英语思维;发散性思维;语音教学

达尔文说过:“只有百折不回的人,才能最后成功。”不花费大力气,恐怕很难尝到掌握一国语言的乐趣。

一、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英语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习惯,做到语言清晰、流畅、达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英语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或本族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没有经过英语思维能力训练的人,大都是把听的东西译成自己的母语后再储存在记忆里。在表达前,再把语义信息——即他想说的,在脑子里下意识地寻求母语的表达式,然后再把它译成英语。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母语的干扰。这样借助于母语表达出来的东西是不可能地道的,大都是Chinglish(中式英语)。比如 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一些英语学习者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常说成:“You go first.”或“Go first,please.”而地道的英语表达是:“After you.”运用这种Chinglish的方式与人交际经常会导致交际出现障碍甚至失败。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培养他们边听边直接用英语把听到而且理解了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的习惯,以及培养他们克服母语干扰,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正是在这种积极的思维和表达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二、从字母、音标入门,搞好语音教学

语音教学是入门阶段教学的关键,也是听说读写的基础。音标教学对初学者至关重要,通过音标教学,学生可以正确发音,学会拼读单词,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扫平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如果学生在开始时没有正确的发音,没有基本的拼读单词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所学知识的增多,学生就感到越学越难,慢慢地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因此,笔者调整了教材的教学顺序,在学生刚入学时进行了提前集中教音标的尝试,这就能够早日解决学生拼读单词的问题,改变学生一开始学英语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笔者在音标教学中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学原则,即在教完26个字母之后,集中教音标,然后试拼单词。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48个音素、音标及相应字母、字母组合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发音、拼读、开口关。同时结合教材生词表上的单词练习拼读,掌握音、义、形结合的方法记单词,教给他们一些常见的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从而使他们具备拼读单词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接着是分散教学,按照教材所编的教学内容施教,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音标。在教音标时要狠抓“音标关”,培养学生标准发音的习惯。用汉语注音是多数学生的“习惯做法”,但不利于学生学好英语,所以我们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过好“音标关”,变“汉字注音”为“音标注音”。

三、从单词入门,搞好词汇教学

记单词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如果单词记不住,自然会影响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及英语水平的提高。对多数学生来说,记单词是英语学习的“拦路虎”,那么,怎样让学生过好单词关,如何去记,才能取得最佳、最快、最牢固的效果呢?为此,从一开始就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教他们便于记忆、巩固的方法。如及时记忆法,根据遗忘规律先快后慢的特点,记单词要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归类记忆法,就是把学过的单词分成几类,化零为整,分别记忆;拼读记忆法,根据单词的读音与拼音之间的关系,善于总结字母、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采用音、形、义相结合记单词,做到见形能读、听音能写、提高记单词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构词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循环记忆法、对比记忆法等记单词。为了把好单词关,还要及时地进行单词检测,做到单词“课课清”,让学生养成每天记单词的习惯。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就能为以后的听说读写打下坚牢的基础。

四、从学习方法入手,抓好英语的“学法教学”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那么教师如何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便学生获得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坚持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传授给学生预习、复习、听课、笔记、理解及解题方面的学习方法。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学生预习、复习、听课、笔记、听课、笔记各项任务完成起来就显得“得心应手”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会大大提高。

帮助学生养成落实基础知识的好习惯

(1)预习。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要求学生预习书后生词表中的单词,做到读准单词并熟知其汉语意思。同时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做到课上只听一遍录音后就能脱离书本回答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

(2)复述。在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后,经常在黑板上列出本文的内容要点或重要的语言点,作为让学生复述课文的线索,给一、两分钟的准备时间,之后请几位同学复述。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熟悉语境中的语言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出关于这个话题的信息或阐述观点。

(3)记笔记。课堂笔记使学生复习时能找到重点、难点,复习起来有的放矢,避免了复习的盲目性。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称作笔记为“必要的痛苦”。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系统性的记录,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信息的加工能力。我们在讲词汇和语法时要求学生记笔记,而且必须配有例句。因为只有在例句提供的语境中才能真正体会词的用法。对刚入学的高一学生进行做笔记的方法指导,并定期地收上来查看,之后在全班总结、表扬、展示好的笔记,课下单独指导还不太会做笔记的人。

(4)建错题本。英语知识点很杂,学的越多越没法做系统的复习。最好的办法就是平时把自己做过的错题汇总到一起,写出正确答案,标出自己选的错误答案,并在旁边做出错题分析。平时经常翻阅,尤其是考试前看一遍最能提高复习效率,因为这些都是学生知识上的漏洞。

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要因材施教。教师应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口语教学活动,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有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曾选.中学英语教学法[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2]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版社,2001.

第5篇

摘 要: 听力水平的提高绝大部分取决于学习者本身的自主学习。在日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有方法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从培养学生日语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日语学习习惯以及训练听力技巧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中训练听力技巧方面主要强调和论述了信息筛选、记笔记、检验这三大基本听力技巧。

关键词: 日语听力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听力技巧

一、日语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听”作为交流的基础,听力水平直接影响学习者的交际能力。2010年JLPT考试改革,出题标准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听力部分,取消了有视觉信息的看图题,全部换成听觉题,内容分为主题理解、要点理解、概要理解、发话方式、即时应答、综合理解。出题方式的变更可以看出其目的是为了测试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读”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做,“说”和“写”可以只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词汇,三者都可以按自己的步调来进行,还能随时暂停。而“听”则几乎是被动的,只有在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提问、反问等方式来获得反复听的机会,但像听力考试、同声传译等无法反复听的情况占绝大部分。另外,听解要求瞬间同时处理能理解的和不能理解的信息,是实时进行的,很难使用字典等辅助工具。所以,“听、说、读、写、译”这五项技能中的“听”可谓是难度最大的一项,也是JLPT考试考生得分率较低的一项。

由于受到语言环境的限制,国内学习者无法像在日留学的学习者一样每天在目标语即日语环境下反复进行“刺激”―“反应”,从而达到自然习得。日语听力课虽然是日语专业的必修课,但周学时一般4~6个学时,而且学生接受能力强弱不一,课堂的训练进度和力度也不能完全符合每个学生的需求。再者,听解是人类的听觉器官和大脑内部自行并悄然进行的活动,具有较为隐私的特性,受到智力之外的心理因素等非语言障碍因素的制约。因而听力水平的提高绝大部分取决于学习者本身,需要学习者积极自主学习。而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既授“鱼”又授“渔”之后,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课外时间也能够找自己感兴趣的听力材料自主练习,积极创造接近在日留学者的良好日语听力环境,从而实现提高听力水平的目的。

二、日语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

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据笔者对2009~2012年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入学新生就有关对日语学习的认识和兴趣进行的小型访谈调查发现,排除因为专业调剂而被迫进入日语系的学生,主动选择日语专业的大部分学生由于从小受日本动漫和日本电子游戏等的影响,在入学之前对日语学习都抱有一定程度的兴趣,有一些甚至在入学前自学或者在校外报培训班进行入门学习。在这样良好条件下想要继续培养稳定的、良好的日语学习兴趣,听力课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作为“听力课堂中最重要的听力材料”,要求听力课教师的语音语调必须标准。如果学生发现教师的语音语调与自己先前从动漫或日剧中听到的日语相差甚大,很有可能会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导致其对该门课失去兴趣。再者,录音不能自动变化语速、清晰度,教师却可以自由调整自己的语速和清晰度。如果不充分发挥这个优点,学生通过录音一下子听语速正常的日语,一下子听语速过慢、发音过度清晰的非现实日语,没有机会听到衔接综合两者之间的日语,那么就会造成学生只听得懂录音,却听不懂现实中的日语的结果。

(2)树立学生对听力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对听力训练的重视度。与精读课等相比,听力课周学时较少,再加上听力课主要是听录音或视听视频,学生往往认为听力课不用学习和记忆大量的单词和语法结构,把听力课当成放松课,对听力训练重视程度不够。另外,听解过程要求听者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紧张的状态下瞬间完成对信息的解码和辨识,难度大,再加上听解的瞬时性和易疲劳性,导致学习者容易有挫败感,即产生畏难情绪或者直接选择逃避。教师应在初始训练阶段强调听力训练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通过鼓励、引导等方式及时调整。

(3)采用能够同时训练听力的文化导入方式。要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已成为语言教育者的共识。但在文化导入方式上考虑到学生的听力水平不够,或者教师自身口语水平的原因,教师多采用汉语讲述介绍的方式。这种方式在本来就有限的听力课堂使学生的听力训练时间被占用。所以教师要采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同时训练听力的文化导入方式。比如结合视频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较直观地了解日本文化,激发其学习兴趣。

(4)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成就感。如在听力初始训练阶段,听、唱他们耳熟能详的动漫歌曲,听、说动漫台词,或举行配音比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引导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听力训练目标和自主训练计划。学习目标、学习计划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促使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有助于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提高听力水平在于多听、多练。在设置听力学习目标和做自主训练计划时可以较为具体化。比如教师列出自主学习任务,任务中可包括听力练习册,较能反映日本文化元素的电影、电视剧或动画片、纪录片等,这样让学生做自主训练计划时有依据,较容易做出具体计划内容。

(2)培养良好的听力心理素质。听解的过程需要保持头脑清醒,注意力高度集中。凡是参加过JLPT考试的考生都知道导致听解部分丢分的原因除了听力水平有限外,还有容易分心、缺乏毅力、急躁等心理因素。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听解效果的不良心理因素,需要通过听力训练锻炼耐力,维持注意力集中。新JLPT考试N1、N2的听解部分时长分别是50分钟、60分钟,可以通过N1、N2听解部分的模拟考试来锻炼耐力和维持注意力集中。

3 训练学生的听力技巧

听力课不只是测试听解的结果(听懂了多少),而是指导听解的过程(如何听的)。指导如何听,让学生学会听,就要训练基本技巧。听力技巧一般包括预测、信息筛选、推测、检测、提问、归纳、做笔记等。而其中信息筛选、做笔记、检测最为基本,操作性强。从基本语言知识掌握量较少的初级阶段开始就应该训练好这三项,并使之成为学生的习惯。

(1)信息筛选。信息筛选是指有目的地去听特定的信息,“充耳不闻”与目的不相关的信息。在听母语时我们常常用这种方法,然而在外语听解中操作起来相当困难。特别是初级学习者,还未习惯日语的声音,往往会注意每一个音声,碰到一个不懂的单词就卡住了,导致“为一棵树失去整片森林”的结果,而且注意到所有甚至包括无关紧要的信息很快就会感到疲倦。对学生来说,在听解过程中对“充耳不闻”会感到困难或不安的最大原因是判断不了重要部分在哪,无法辨别听不明白的部分是否是关键所在。教师在练习筛选信息的时候,应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理解问题后再根据问题去听内容。让学生养成先明确听什么,带着目的去听的习惯。

(2)记笔记。在听外语的时候,很难把听到的所有外语保留在头脑中。内容短的还能复述,内容一长就很困难。养成边听边记重要信息的习惯非常有必要。记笔记也能够有效地将词汇、语法的知识结合起来。

在首次课时向学生强调记笔记的重要性和基本说明的同时,发给学生常用的省略符号或者逻辑符号表作为参考资料,并要求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做笔记。听完录音之后,教师提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笔记来作答。回答时不可只说答案,而是笔记中记下的关键词或词组,回答不完整的就让别的同学补充。教材内容的难易度不同,方法也不一样。听长篇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记笔记的方法或笔记的内容然后再作答。在确认学生是否记下关键词、关键词组之后,教师将做得好的笔记或者自己的笔记作为示范,让学生重审自己笔记的不足之处。重复多次这样有紧张感的练习,使学生渐渐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3)检验。检验指的是检查该理解的地方有没有真正理解。换而言之,即检查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除了内容上的检查,还要让学生对听解过程或日语学习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以达到充分认识自己对学习的责任和个人努力的重要性,促进自主学习的目的。

检验是每次布置作业后进行的。制作一份检测表,检测表中包括完成作业花费的时间、答案、答题情况、自我反省等四栏。其中答题情况一栏内容是检测答题时是否有自信,可分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不太确定、不知道三个选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理解程度。自我评价栏为自由叙述栏,可用日语或汉语写。比如在听力训练中碰到什么问题,没做作业的理由,作业难度是否过大,下周的计划等。让学生通过这样反省意识到学习上的问题和自己的责任。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自我反省来进行教学方法或进度等的调整,也可以及时给学生提出学习方法上的建议。

三、结语

听力课不能只作为评价测试听力水平的方式,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听的能力。在日语听力教学中教师不只是充当知识传授者,还应当是方法策略的指导者。听力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听力水平。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让学习者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必须时刻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铭记在心并努力探索“授之以渔”的行之有效之法。

参考文献:

[1 ] 梅田修.「日本の解指――き取りを容易にする“知”とは何か―― [ J ] .帝京大学文学部要教育学,2003:123―124.

第6篇

关键词:课堂笔记;随听随记;笔记习惯

一、研究背景

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然学困生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学习方法失当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听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课堂笔记被他们忽视,导致听课效率低下,学习成绩当然就不理想。而且教师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也时常忽视对他们的笔记指导。

二、现状陈述

初三(1)班语文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多则十六七个少则十一二个,班级总人数只有四十二个,语文学困生占了26%~40%。面对如此广的学困生面,要想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必须有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学生成绩落后的原因复杂,但又有个共同点,就是学习习惯差。其中上课不记笔记是很普遍的现象。就此我对学困生的笔记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根本不做笔记的1人,占5%;偶尔做笔记的2人,占11%;笔记很随意的6人占35%;做笔记但不知道怎么记,记什么的17人,100%;觉得做笔记太累,懒得记的2人,占11%;认为笔记很重要的17人,100%;认为自己成绩落后是不记笔记造成的2人,占11%。

从调查的数据看,学生懂得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可是不懂笔记怎么记、记什么成为他们不能很好地记笔记的主要原因,当然听课效率低下。通过跟学困生谈心和课堂观察发现,他们不能坚持做笔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没有兴趣,学习不主动,学习目的不明确。(2)自我控制力差,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上课听不懂就开小差。(3)上课时易受同学影响,因而课堂上思维不能很好集中到学习上。辨别能力差,受消极因素干扰大。所以教师教会学困生正确地记录听课内容,培养课堂笔记习惯,对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树立学习自信心是大有裨益的。

三、实施策略

1.“随听随记”,做好书头笔记,提高听课效率

学困生听课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有:(1)思考问题不够积极。(2)精力不够集中,不善于控制自己。(3)不能认真地记课堂笔记,或课堂笔记抓不住重点,条理性差。(4)课堂知识不能有效掌握,认为上课听不懂没关系,反正有书课后可以看书。听课不求甚解,或稍遇到困难就不想听。

根据这些特点,我采用让学生随听随记书头笔记的办法。“随听随记”学生势必全神贯注,认真听取教师的课堂讲解,跟上教学节奏。即使不能积极参与思考,至少在手、脑、眼、耳并用中加深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书头笔记”就是将记录的内容写在课本上。因为记在书本上有三大好处:一是方便,便于记、便于看、便于复习;二是快捷,原文的题目、词句不必抄写,只需把记录的内容写在一旁;三是清晰,和原文对照一目了然。这种笔记方式对于原本就不太会做课堂笔记的学生来讲容易掌握,也比较实用,效率高。

一开始,我要求学生听课时边听边记,将课堂上的知识要点直接记录在课本上。起初有的学生连拿笔的习惯都没有,但在我多次提醒之下提起了笔,开始在书上圈划,课本旁的空白处有了星星点点的字迹。将他们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本和老师的讲解上来,至于笔记的质量暂不作过高的要求。让他们初步养成听课记录的习惯。

比如,尹x同学在之前从不做笔记,而且认为笔记太烦,不做笔记也能学好语文,做了笔记反而不知道上课是听讲好还是记录好,无所适从。我就跟他讲明笔记的目的与意义,与他分析造成他没有笔记习惯、不会做笔记的原因。先在思想上让他有正确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上作为重点对象,时常提醒他该记录了,课后要他补好遗漏的内容。起先他很不适应甚至非常反感,我也不着急,只要他肯提笔已经是走出了良好的第一步。渐渐地,他虽然还是不太肯做笔记,但不像开始时那样反感了,手上有了笔的踪影。笔记的质量虽不高但书上有了记录的痕迹。

2.明确笔记内容和笔记方法

要使笔记真正发挥作用,这种随意的记录是不够的,必须对笔记的内容质量提出要求。“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所以,课堂笔记首先必记的内容是新知识和要点。现代文笔记:一是基础知识,生词的音形义、文学常识、文体知识等;二是内容提要,用简洁文字概括提示课文的主题、段落;三是分析重点,老师对重点段落的品读,文章写作特色的分析,精彩语句的修辞、用词、表达手法的赏析等。古文笔记:一是生字读音、重点实词虚词解释、语法句式特点、重点句翻译;二是文意概括、重点段落赏析。

其次,在听课过程中必定会遇到疑难问题,有的疑点可能来自于教材,有的疑点源于老师的疏忽,有的则可能来自同学的发言或自己的错误。部分疑难即使老师讲解了也不一定能够马上领会,这就需要学生及时记录下来,以便课后思考释疑。疑难问题也包括,学生在听课中产生的一些极具个体特点的问题,记录下来便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让学生明白上课该记些什么内容后,还要告诉学生一些笔记常用的方法。常用符号,例如:圆圈、直线、波浪线、问号、着重号等,可以在生字词、重点句子、有疑问的地方标上相应的符号。符号确定以后,就应该经常运用,形成自己的符号系统,相同类型的知识都用相同的符号勾画,这样便于知识的归类,但在标记时不能太多太乱,要醒目,要突出重点。规定笔记的具置,例如前面课题空白地方记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题解等,文后记中心思想感情、写作方法、写作特色等,对生字词、句子、重点段落的理解,则可直接记在行文中或旁边。如果课本的空白处不够空间,还可以再添加插页,粘贴在课本的相应位置。刚开始时,记在什么地方、字的大小这些看似无关大局的问题都不可忽视,因为这关系到笔记的效率和学生习惯的养成。

我把上面所述的笔记内容与方法打印成学习材料分发给学生供他们学习,并要求运用于课堂记录。同时在上课时适时地提醒学困生什么时候该做笔记,该记些什么内容,并留出一定的时间给他们做笔记。因为学困生自我学习能力差,无法把听课时间与笔记时间合理分开。为了把听课时间和笔记时间有效地分开,避免造成学生顾此失彼,记了笔记忘了听课,也为了避免由于学生笔记时间太长而耽误讲课时间,我要求学生课堂上只记大概内容,留出空白,课后整理可填充。课后定期将他们的笔记收上来披阅(采用面批的方式),指导他们正确地记录,把优秀学生的笔记复印来给他们参考,并让他们修改、补充好笔记内容。又如,钱x、陈xx、林x、李x等同学,笔记的内容比过去详尽了许多,而且问题与内容对不上的现象基本消失。开学初期他们还不能主动把上课漏做的笔记补上,经过几次笔记检查、面批和我的严格要求,他们逐步养成了课后补做笔记的习惯。

3.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养成笔记习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还发现即使教给学困生做笔记的正确方式、方法后,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可以说绝大多数学困生都不能坚持记笔记,他们是随性而为,想记了记一些,不想记就开小差。这同他们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和不良心态是分不开的。针对学困生的特点,我确立了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养成笔记习惯的策略。

对“学困生”不能和优秀学生一视同仁,要有点“偏爱”:课前辅导他们预习新课,使“学困生”与其他同学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为掌握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堂内多关照,用关怀的目光多看他们几眼,提醒他们该记录了,巡视时多在他们身边停留一会儿。课后及时检查笔记,发现问题,当面辅导。对笔记做得认真的学生予以表扬。定期评比,展示优秀笔记和进步笔记。

4.调节好教学步骤,备好课堂笔记

为了照顾到班里的学困生做笔记,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这就给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课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设计,尽可能做到既照顾到学困生又不影响正常教学。在教学中,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培养他们的成功感,使学困生在课堂上“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接受和尊重个体差异,抓住每一个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7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随堂笔记;整理笔记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124-02

做笔记是一种古老的学习方法,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当今英语教学改革当中,笔记的重要作用却正在被忽略。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操练、实践固然重要,但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记的作用也是不能被否定的。当前,不少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徘徊于低谷,这与教学中忽视笔记作用的现象密切相关。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下暂时的好记忆并不等于长久的固化记忆。马克思认为,“笔记是掌握所读书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笔记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方法。一门语言的学习在刚起步时,因为知识点不多,不用记笔记也可学会。但随着语言知识的日积月累,如果不及时做好笔记,对知识的记忆将逐渐模糊。有人测试过人脑对形象信息的储存和记忆,测试数据显示:单靠眼看耳听三小时后只能记住60%,三天后最多能记住40%。由此可见,口到、眼到、耳到、手到,听说读写相辅相成,记忆在头脑中才会长久。昔日学习过的知识,一旦翻开笔记,模糊的记忆会逐渐清晰起来。英语学习要想达到熟练运用的地步,做好笔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笔记是英语学习的认知策略之一。认知策略包括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记忆、注意、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英语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句型、课文等,学习这些项目是一个有机的过程,它需要认识、理解、分析、巩固、记忆等环节,而这几个环节需要一个通过储存、吸收和理解而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过程。在这整个学习过程中,如果在课堂上耳闻目染的知识不能及时地记录下来,那么知识的储存、吸收和理解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到了实际运用的时候也不能得心应手。显然,做笔记的认知策略是个人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教学实践证明,笔记是英语学习的认知策略,它是不能被遗忘和忽视的。在不少英语课堂中,有的学生只听不记,或者粗略地做记录的现象是令人担忧的。不强调笔记的质量和数量,必然会影响英语的教学效果。

做笔记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是一种积累性的学习。学习英语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学好英语就更加不易。很多学生学习英语往往是被动的,主观能动性并不强,经常是刚学了新知识就忘了旧知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学习英语只停留在一堂课的水平上,没有形成积累和归纳新旧知识的习惯,结果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所以那种“在复习时读读看看、听听说说就可以应付题目繁多复杂的试卷”的想法纯粹是痴人说梦。因而,在学习吃力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养成一种记笔记的好习惯,长此以往,知识就会出现断裂。伴之而来的就是交际、解题能力的下降,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要费时费力才能完成。笔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点一点的积累,层层递进,这样,学生的知识才会越来越丰富,由知识积淀的能力才会越来越扎实。在实际中,有心做笔记的学生成绩往往稳定,在试题偏难时,这些笔记做得好、基础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更容易应对。因此,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做笔记。通过笔记,学生能养成自我分析、自我总结经验的好习惯,从而能不断填平缺漏的知识和技能。

笔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随堂笔记,另一种是整理笔记。随堂笔记是听课时的原始笔录,它不仅记录了教师讲课时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而且也是阶段复习的重要资料。听课做笔记是知识获取、储存、巩固的有效手段,是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还原和归类知识的有效方法。听课做笔记,思维要紧跟教师的讲授,记录内容包括:首先,要记录本课的重点、难点。重点要层次分明,言简意赅。对重点突破的例子要紧随师动,努力做到思维和笔记同时在大脑刻下深痕,避免走马观花。其次,要注意记下教师突破难点时的思路,这样做便于课后碰到难题时打开思路。最后,要边听边记,对听懂的和不懂的都要做标记,以备在和教师互动时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做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整理笔记是随堂笔记的综合提高。在课堂上,有时由于时间关系,笔记可能会显得零乱、松散,有时可能会出现跳跃、篇章结构不严密等情况。笔记用语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日后在理解上的困难,这时就需要对笔记进行整理。这一步做得好,有利于对知识的理性整理,有利于对课堂知识的回顾与再认识,特别有利于在复习时掌握重点、理顺知识,为日后解题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整理笔记的目的是把零散的知识有机地集中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整理笔记要注意纵横联系和点面结合。纵横联系就是对所学过的知识点和语法点先纵向分析,然后横向比较。有联系比较的东西记忆才能深刻,才会回味无穷。在整理笔记时,要想达到点面结合的效果,就要特别注意区别同音异形、同义辨析、反义配对和分类排列等知识。同时,整理笔记也不能局限于一个单元的知识整理,要把新旧知识融合起来,进行智能式地重新构建。只有这样,点面结合的效果才能立竿见影。综上所述,整理笔记必须适当集中、反复循环、纵横联系、点面结合。如此才能让学生触类旁通,笔记的作用才会得以发挥。

总之,笔记是学好英语的好帮手,英语教学方法不管怎么变化,但对于英语这门需要日积月累的学科来说,没有笔记做基础铺垫,其他“花边”搞得再好,也难免于事无补。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有效听力训练;实践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听力训练的现状透视

1.学生听课能力差,漏听、误听

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文言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难点,沿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上是否能够准确捕捉教师讲的要点,对这些要点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学生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很多学生记的东西较少,甚至有些还记错了,有的学生即使记了,也是零碎的片段,没有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系统。这是由于学生听力水平不同造成的。

2.听力能力差导致诵读困难

很多学生完不成老师布置的课外背诵作业,大多学生表示背诵很烦、很枯燥,背诵起来很困难。究其原因,就是日常教学中忽视了听力的重要性,在背书过程中,不能忽视“听”的作用,良好的听力是学好知识的必要因素。

3.课堂上师生对话困难导致听力滞后

学生从上学那一天开始就从内心里“畏惧”老师,感觉老师是高高在上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大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有的学生站起来后一言不发,有的学生站起来后因为太紧张而没有听清楚老师提的问题,有的学生明明听清楚了却不愿意和老师对话,这些现象都会造成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学生的这种听力问题与长期以来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模式有密切关系,他们无法马上适应“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而教师一直是“权威”角色,从心理上认为自己说的都是对的,学生应该完全听从老师的话。这就造成学生听力的惰性和暂时性盲点。

二、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缺乏学生听力培养的原因

1.大纲有要求,教材无内容

我们的语文教学大纲虽然规定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但是没有对听力做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我们看2002年审查通过的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就会发现有“写作、口语交际”板块,但是涉及内容却主要是写作。2005年初审通过的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已经完全取消了口语交际的板块,仅仅只有写作的板块,可见,新课程对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足的,缺乏必要的内容和重视。这就导致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听力的教学没有具体的依据,没有必要的教学指导,无法组织、实施听力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听力的训练几乎没有,以致学生在听力能力上存在严重缺陷,影响了学生课堂知识的获取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中考命题的偏差

在当前,中考已然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进入高级中学的考试,但是,一直以来,我们中考的试题都以评价学生的读、写能力为主,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评价是忽略不计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学语文教学就出现了严重的偏差:重读、写,轻听、说!尤其是对于“听”这一知识点,完全被忽视!

3.忽视了“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

“听”是获取语言信息,进行整合,并作出准确判断的重要过程。有了“听”的能力,才能发挥“说”的能力,所以听、说、读、写是相互转化、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握这条规律,从而促进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说能力,我们就应该重视听力对其他能力的积极作用。

三、课堂上学生有效听力训练的教学实践

1.实施课堂教学的优化,激起学生主动“听”的兴趣

提高学生听的能力是获取课堂知识的保证。由于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已经远远脱离了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加之文言文词义的艰涩,学生听不清教师的解读,听力效率不高,文言文教学始终是教师和学生头痛的教学内容,如果课堂教学方法死板,课堂氛围紧张,更会减弱学生主动听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高超的教学艺术、活泼的语言风格和肢体表现力去激起学生“听”的兴趣,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通常,讲述法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文本内容大多是由老师的讲述、讲解来进行的。课堂上,学生听的就是教师讲的话,因此要让学生认真听、注意听,教师自身的语言魅力就显得很重要,教师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是激起学生“听”的兴趣的首要条件!因此,激起学生“听”的欲望,教师就要优化课堂教学。课前,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做到简洁明了,悬念设置跌宕起伏,教学方法灵活善变,以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肢体表现力调动起学生“听”的愿望,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另外,引导学生在记录听课内容的同时,训练自己“听”的能力,检验自己的听课效果,但是重要的知识点教师不要重复很多遍,尽量做到说一遍学生就能记下来,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听力更敏锐。

2.善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感官欣赏中训练听力

背诵古诗词或文言文是学生深感头痛的事,而背诵困难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调动起自己的一个重要感官――听力。对于文言文和古诗词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依据课文描绘的情景,把自己对文本描述的感受、自己获得的情感体验讲出来,把自己对文本描述对象在头脑中的意境画面说出来,这种情况下,教师说得辛苦,学生听得迷迷糊糊,课堂效率低下。信息技术手段可以重现文本内容的情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文本内容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图、文、声、画并茂地直观、生动活泼地展现文本描述,激起视觉感受,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因此我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音频、视频来展现情境,渲染课堂氛围,以激起学生的听觉,使学生在愉悦的多媒体音频、视频的欣赏和感受中获得知识,体验情感。

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课时,我利用音频、视频,将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融为一体,把这首诗词中描绘的意境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就会完全沉浸于视听所营造的氛围中,视听感官要求受到极大满足,情绪受到诗词描述的感染,真切地感受到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就容易了,记忆也就牢固了。

3.利用听写和记录课堂笔记,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听写了,也是部分学困生感到难度较大的一种听力测试方法。因此,听写测试时,教师要语速平稳、缓慢兼顾听力的能力差的学困生,教师可以重复两遍但不能多次重复,以提高学生听力的敏锐度。

大家都知道,记录课堂笔记很重要,课堂笔记既记录了课堂讲的重点、难点,又是一次知识的记忆。因此,我还引导学生利用记录课堂笔记的机会训练自己听的能力,教会学生边听边记录,在记录老师讲课内容的同时,训练了自己“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提高了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课堂笔记的记录,这样既能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又能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比如,我班陈同学,考试时文言文类的题目常常因为只回答一半的问题而丢分,以至于语文成绩上不去。一次测验后,望着失落的陈同学,我心里一动,就过去和她攀谈了起来。原来,她没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老师讲解的时候似乎都听懂了,考试时却一脑门的糊涂,记不清了。找到了病因,我就说,你别急,老师会帮你的,我们先从做课堂笔记做起,好吗?

此后,我引导她先集中注意力听,边听边记,能记多少是多少,下课后来我办公室补充,慢慢地,陈同学能自然而然地记录课堂笔记了,语文考试的成绩也提高了。

4.进行专业听力训练,增强学生听的敏锐度

要提高学生“听”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重视课堂听力的训练,并且要进行专门的听力训练,如果学生连字音都听不清楚怎么能够正确地识别字音呢?学生通过专门的听力训练后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提高:

(1)所讲的内容能够立即听明白。

(2)所讲的要点能够立即进行记录。

(3)所听到的内容能够立即作出判断。

(4)听到所讲的内容后能够即时进行联想和想象。

对于这四个方面的提高,我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听力方面的训练。首先,我从听词语入手,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地听的过程中辨析词语的字音,再由听词语辨析慢慢过渡到听简短的对话,从对话中透露的重要信息进行辨析,以训练学生敏锐的听觉,然后,从听对话而过渡到听短文。课前,我预先挑选出简短而精彩的故事,让学生听过一遍后立即口头复述,听第二遍后再复述、再听!这样循环几次,学生听后复述的兴趣高涨,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复述!这样,既能训练学生听力的敏锐度,又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的记忆力持久而有效!真可谓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听”的能力对学生如何学好语文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可小觑,更不能忽略,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自发地重视学生听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也对听力提出了很多要求,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教学内容,使教师在听力教学实践中能有据可依,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第9篇

一、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的导向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英语课堂教学单纯是围绕课本、考试试卷来进行教学的,教师成为教材的“传声筒”,采取“满堂灌”“一言堂”的单一讲授方式,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机械、被动,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简单地死记硬背的层面,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能力不能提高,而这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更为明显地是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有厌学情绪。种种教学状况都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与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就是为学生选择什么样的未来,因此,教师要从社会发展大环境对需求人才的方面来看待教育,高分低能的学生是无法适应如今的社会发展的,教师的教学也要及时转变,要从培养学生的素质发展进行合理的教学规划。一方面要强化规章制度,因为学校是一个集体,必须依靠规则制度对学生、教师的行为进行规范。同时,学校也要灵活地因材施教,为学生发扬兴趣爱好和特长提供便利条件。二是要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的学生不仅有出色的成绩,还要有扎实的文化底蕴和科学功底。三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力争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合作互动的机会,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更多地互动交流,达到思维分散、资源共享的效果。

二、教后及时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后要进行反思,一节课后,对学生在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教师在这节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什么,心中便有了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时调节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内容等。课后反思使教师找到不足,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从学生问的问题中,或从自己教学中对教案的感知和实际应用上,能够发现哪些工作做得不够理想。这包括一些难点是否讲透,例句或设置的情境是否合理,教材的处理,板书的设计,教法的采用是否有不尽意的地方,还留下了哪些漏洞等等。正是这教后的反思,促使我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地提高。通过教后反思,我发现了不足,找到了各种问题的根源,启发了教学改革的念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勇于探索,使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变得简单而有趣,既培养了他们求知、探密的欲望,推动了他们提高的过程,也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听的习惯

听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种输入,是说的基础。学英语需要不断地听,去模仿,语音、语调才能说得像。那么听什么?听教师讲课、听录音、听同学发言,回家后听录音,还可以把自己说的英语录下来,与录音作比较。只有听得好,才能模仿得好,当听、模仿到一定程度,说出来的语音、语调才能地道。尤其是模仿那些原汁原味的外国人录的原声带最有帮助。没有听,就不会说,听是说的基础,听得准确,说得才能准确。

2.培养大胆开口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初一第一学期开始,就需要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敢于开口,大胆地用英语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表演活动,每节课前进行几分钟英语对话练习,在日常生活中也敢于用英语互相打招呼、道别等。

3.培养读的习惯

早读,英语课,睡觉前,起床后都是朗读英语的好时机,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适当地抽出时间听标准的朗读带。学生在背诵课文时,教师可以借用图片、实物、手势、表情、汉语、动词及句子结构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切忌死记硬背,否则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4.培养勤于动笔的习惯

教师多给学生练习改句和写作的机会,如摘句,写日记,做读书笔记等,并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拿做笔记来说,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塞缪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非常有必要,因为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想进程与教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思想不能溜号,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

5.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教师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单词,掌握课文大意,找出难点和疑点,听讲时学生要做好笔记,晚上对所作的笔记进行整理复习,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要靠教师课前的检查来督促,逐步形成习惯。

6.培养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学生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的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10篇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把素质教育的大课题做好,将远目标拉近,是摆在每一位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当前语文听、说、读、写、思五项基本能力培养中,听力训练往往成为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盲区”,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摆正“听”在语文教学中的应有地位,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加强和改进。

实际上,语文听力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因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只重视多读多写,而语文听力教学却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导致学生在听的能力上存在着许多弱点,影响着学生知识的获取和人际交流及思辨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为:有些学生听老师讲课,漫不经心,似听非听,不知教师所云;有些学生听课,往往只能抓住片言碎语,而不能把整堂课的内容完整记取下来;有些学生听老师讲话,往往会在某阶段产生思维“停顿”,以致前后内容连接不起来;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话,往往“走神”产生无控制的联想,以致丢掉后面听课内容等等。所有这些听力上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就会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阻碍素质教育的进程。

听力是一种迅速而高效地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包括准确记忆、迅速理解、敏捷判断诸项能力。听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基本的途径之一,一个善于听的学生,他就会源源不断地吸收大量的信息充实自己,学习效率就会比较高。而不善听的,却往往事倍功半,十分费力。因为语言的使用与人的思维与人的智力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听,是人对语言材料的感知,这种感知,绝不是大脑听觉系统机械地操作,它包括对传导于听觉器官中的语言信息的全部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也就是说,在耳听的同时,还需要心记、脑想,没有思维的配合,听就无法进行。可见,听须与想配合。反过来,进行“听”的训练,将使学生具有更敏捷的理解力,更迅速的反应力和更缜密的思维力,从而使说、读、写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培养训练学生“听”的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三方面实现突破。具体目标要求是:①集中注意力。要求听别人讲话时,精神高度集中,不走神,控制联想。②提高记忆力。要求记住所听到的内容,并做出相应的反映,或以各种形式再现所听到的话。因为记忆是理解、想象、思维的基础。③训练和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增强理解力是关键,要求听得准确、清楚、完整,抓住要领,辨别语调、语气,对语言进行分析、综合,努力听出各种语气所包含的意义和感情,并做出评判、鉴赏。总之,训练“听”力,就是要充分利用听觉器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培养和训练学生听力的途径方法很多。如:听课、听广播、听朗诵、听报告、听力竞赛等等。侧重培养听力的课堂训练方法,常见的有听写、速记、记要、追记、听后复述、听忆评判、提问等多种形式。

目前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及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实践中我主要侧重从以下几方面训练。

第一,强记性听力训练。有些中学生有一种不良的习惯,在听讲时往往似听非听、漫不经心,然而改变学生记忆淡薄的毛病,是进行强化记忆的听力训练。一是听记复述。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听力训练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有意注意和强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听完材料(录音或教师朗读)之后,在限定的时间内机械复述材料,根据训练的要求和限定的时间可口述。二是听忆答卷法。要求学生听完两遍材料后,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材料的记忆,书面完成阅读材料的问卷。

第二,情趣性听力训练。听课时,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缺乏耐心,对听讲提不起兴趣,这也是造成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一情况,提高学生有意注意力、激发学生听觉兴趣是很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生对其内容产生兴趣,带着一种高昂的情绪,专心致志地去听、去思考,学生才可能听清老师所讲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听的兴趣,可定期组织演讲评比会,散文、诗歌等文艺作品的欣赏活动,从而调动积极性,训练学生听觉器官,使学生在陶冶情趣中提高听力。

第三,理解评判性听力训练。有些学生听讲时,不能有效地伴随思维,话听完,却不知对方所云,要改变学生听力模糊的状态,笔者认为应对学生加强评判性听力训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时要求学生听完两边材料后,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对材料的综合判断来评判材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可指导学生运用角色辩论方式、比较法等培养评价意识,从而提高听觉的判别力。

近几年来,笔者从素质教育出发,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下大力强化对学生进行语文听力训练,其语文基本功大大提高,语文学习成绩也跻身全区的前列。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教育体育局)

第11篇

关键词: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认为至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并有一定的写字速度,具备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

二、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创造的过程更是从发现疑点问题开始,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了学习要一边学,一边问,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做到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

三、培养倾听、交流的习惯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而在日常教学中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课心不在焉,听了之后不知所言,这都是不好的习惯。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虽然“满堂灌”教学不可取,但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却是必要的。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更得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能充分理解,进而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动协作,互相提高的目的。

四、培养圈点批注的习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是我国传统的有效的读书方法,圈点批注法就是“动笔墨”读书的一种常用方法。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凡是在学问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列宁读书,都要写详细的读书笔记,在研究帝国主义问题时,光读书笔记就写了60多万字;宋朝著名学者朱熹读书时就十分喜欢在书上作各种记号,他认为这样能“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写读书笔记还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课外阅读是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思考变得更纯洁,更健康。”《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可见,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与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六、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B-

0014-0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力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摸清民族地区的普通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情况,笔者以广西民族高中的学生和教师为调研对象,开展相关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民族地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调查情况及问题探究

广西民族高中是一所自治区级公办普通高中,生源以少数民族为主(占86%左右),有壮族、侗族、苗族、仫佬族、瑶族、彝族、布依族、京族、土家族等,其中27.5%的学生来自广西的8个边境县。

笔者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开展调查,调查样本包括高一年级(2个班)、高二年级(5个班)、高三年级(2个班)的学生共500名(来自广西各地的少数民族学生占85%左右),涉及9位教师,回收有效问卷462份。采用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和开放性问答题的形式呈现。回收问卷后,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现将问卷调查、个别观察和访谈结果等综合反馈如下:

(一)教师驾驭英语教材的能力不足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课本正文warm-

ing up & speaking 之间的listening部分, 教师“从来不用”的占13.20%,“偶尔使用”的占27.71%,“大部分使用”的占30.74%,“总是使用”的占21.86%;对于课本的warming up, listening & speaking 部分,教师不够重视,所花时间和精力不多,其中“用两节课完成”的占27.06%,“用一节课完成”的占36.58%,“用半节课完成”的占34.20%,“从来不上”的占3%左右。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部分教师觉得教材难度太大,于是采取消极的态度应对,即能省则省。

(二)对听力材料的挖掘力度不够

调查发现,民族地区高中的英语听力教学往往与说、读、写的教学割裂开来。例如,“对着听力文字材料模仿朗读,以便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的学生仅占23.5%。此外,对于听力教材中的重要生词、背景知识或语言理解难点,67.75%的教师能“为学生点拨”,32.25%的教师“从来不过问,也不提醒学生注意”。对于听力材料中的经典对话内容,“早晚读经常拿来朗读甚至背诵”的学生占10.61%,“听完从来不去理它”的学生占27.27%,“只是对照答案时看一下听力原文,其他时候不理它”的学生占4.11%。

(三)很少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学校很少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校园中的英语学习氛围不浓,这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不利。针对问题“你能经常听英语、学英语(如听英语歌、收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影、读英语书籍和报刊)吗”,有12.3%的学生选择“是,经常”,有56.7%的学生选择“是,偶尔”,有26.5%的学生选择“从不”。此外,有86.1%的学生喜欢的练习英语听力的方式为“看电视英语节目、听英语广播、听英文歌曲、看英语电影或参加英语活动(如英语夏令营、冬令营、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或小品表演、唱英文歌)”。可见,学生参加多种听力训练活动的机会有限,仅仅局限于课堂,且形式单调、乏味,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非常希望能参加更多的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

(四)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英语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有的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的时间不足教学时间的一半。调查表明,“100%用英语讲课”的教师占1.95%,“大部分讲英语”的教师占33.98%,“中英文各一半”的教师占37.88%,“大部分讲中文”的教师占19.05%。可见,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二、英语听力教学的改进策略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族地区高中的英语听力教学进行改进:

(一)教师要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高中英语新课标指出:“应根据课程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补充和调整教材的内容,创造性地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所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整合与开发教材,要做教材的主人。

例如,笔者在教授人教版高一英语教材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的lis-

tening 部分时,发现教材要求学生在听一遍的情况下填出房东太太的house rules,而且要求要写出5点(5个句子)。这样的听力练习对于高一新生来说难度太大,因此,笔者将其改造成听力填空题,把听力材料编成约60个词的小短文,从中抽出5处重点内容,难度由浅及深,但难点只有1处,让学生听后填空。笔者发现,由于难度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高涨。

(二)教师要重视对听力文本材料的综合利用

在听后阶段,教师要充分综合利用听力文本材料,挖掘其重要价值。如在早晚读和课余时间,反复播放听力录音,让学生操练英语,以增强英语语感;让学生大声朗读听力原文(文字)材料,同学之间两两配合,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其中的对话材料;要求学生精读已经听过的Text 10(短文独白)部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所在的学校使用的是南方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的第三版三维设计非常听力系列丛书《非常听力》。该丛书的编写理念比较新颖,它巧妙地将听、说、读、记融合在一起,即:Listening 听高考之音(“高考听力”主播Tushka和Kris朗读),speaking说日常口语,reading读经典短文,remembering记重点词汇。该书的单元编排顺序是:晨读――写作话题;午听――高考仿真训练;晚记――听力材料中出现的常考词汇。在教学中,笔者灵活地运用这些听力材料组织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例如,《非常听力》(3)第一单元的晨读部分呈现的是口头作文和口语话题的双语对照短文,这跟广西高考英语口语听力复试内容相接轨,所以笔者鼓励学生在课后或早晚读时间多读这些材料。又如,《非常听力》(3)仿真训练(二)的Text 10介绍的是Francis Robinson研发的“S-Q-3R”读书笔记好方法,笔者引导学生精读这篇短文,并尝试将“S-Q-3R”运用到自己平时的学习当中。

(三)教师应积极组织英语第二课堂活动

高中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音运用。”民族地区高中的英语教师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例如,可定期举行英语辩论赛、英语角、英语文化周、英语短剧晚会、英语小广播、英语夏令营、英语歌曲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寓教于乐,符合当下学生的心理需求,很受学生的欢迎。

(四)教师要转变英语教学观念,提升业务素质

广西从2012年秋季期起全面推行高中新课改,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的英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英语教师要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对听力材料中出现的生词、难句等也要用英语来讲解。这就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可以组织英语教师开展集体备课,促使教师相互学习。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也应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另外,民族地区高中的英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语音训练,纠正少数民族语言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现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给予少数民族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使其发音准确,进而减少听的障碍。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